孝感城站路正在進行地下商場的工程,于是很多人開始回憶孝感這條主干道曾經的模樣,從當年的孝感縣到如今的孝感市,經歷百年之后,城站路有怎樣的故事呢?
孝感市城站路是一條貫通老城區南北的主要交通道路。今年6月,總投資10億元的城站路地下空間破土動工,城站路再次華麗蛻變,續寫百年傳奇。
1901年,大清帝國修筑的蘆漢鐵路穿越孝感縣境內,拐了一個九十度的彎后,在距縣城八里地之遙的鄭閣村,設立了一座尖頂紅墻的歐式火車站。孝感縣府衙門借此機遇,在原有的一條驛道的基礎上,鋪設了可以從城關北門口通至火車站的大路一條,以疏通兩地的物資運輸,方便南來北往的商賈旅客。雖然這條路號稱大路,但實際上僅能容納人力車輛通行。
1926年10月,北伐軍唐生智部進駐孝感城。國民黨縣黨部成立后,籌建了“孝感縣拆城筑路工程局”,著手本縣城出入道路的改造,同時將拆下的老城墻部分磚石、碴土,用來鋪筑加寬北門口至火車站的大路。經過擴建整固,這條道路勉強可通行汽車。
1933年,國民政府為了抵抗日本帝國的侵略,保衛大武漢,在孝感縣興建機場、兵營各一座。為了及時把縣城西門碼頭的建筑物資運送到機場、營房工地,李義興營造廠在這條路上鋪設軌道,并用翻斗車運送從漢陽等地購買的磚、瓦、水泥、石灰等物資。與此同時,縣政府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要求下,再次把這條道路加以拓寬并鋪上煤渣。
建國后的1956年,全國掀起國民經濟建設的新高潮,城關鎮至火車站的這條道路,又歷經多次改造、修繕,成為一條初具規模的碳渣石子混合型公路,承擔起城關鎮數萬居民所需的糧食、煤炭等生活物資的運輸。穿行在這條道路上的四輪毛驢車、三輪車、人力車及汽車,車水馬龍,川流不息,呈現一派繁忙景像,成為一條連接兩地的運輸生命線。
1983年8月,孝感撤縣改市后,城市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。為加速城關鎮和車站鎮兩地融合,在拉通城市骨架,擴大城市地域,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規劃下,1986年前后,首次對這條道路進行了徹底的,大規模的全面翻新改造;拆除阻礙道路暢通的違章建筑,淘汰路邊的梧桐樹,拓展道路寬度。并對幾處影響車輛行駛的地段進行了截彎取直,重新植入綠化樹木,鋪設瀝青路面,提高道路顏值。將這條道路建設成為了孝感市區第一條高品質道路,并由此命名為-----城站路。
九十年代初,孝感市政府借第二屆農運會在孝感舉行的契機,再次對城站路進行大手筆的升級改造。在此期間,市政府還利用民間資本修建三里大廈(王朝大酒店),同時擴建火車站站前廣場,改善市容、市貌。2010年,市政府規劃了城站路一期工程,對城站路人行道進行大規模升級,拆除混凝土行道磚,鋪設大理石路面。城站路是繼交通路之后,我市第二條全程滿鋪大理石路面的人行道。
如今,城站路是一條寬闊美麗的市區大道,道路兩則高樓鱗次櫛比,商場店鋪林立,聚集了醫院、學校和多家企事業單位,是孝感城區著名的商業大街。改革開放以來,城站路是一條展示孝感風情的窗口,沿途的街心公園和人民廣場更是孝感市的一張靚麗名片。
我們相信,伴隨著城站路地下空間開發項目如火如荼的展開,在不久的將來,城站路將以嶄新的面貌,譜寫孝感城市建設新篇章,再創城站路百年輝煌,成為孝感城市道路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,一路向前!
小貼士:本頁信息由用戶及第三方發布,真實性、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。